右侧焦点

您的位置: 首页 > 先锋聚焦 > 右侧焦点 > 守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述评

守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述评

祖任平

发布时间:2022-06-14   浏览量: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从单项突破到整体推进,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6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8亿人,织就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牢牢守护着亿万人民的美好生活。广大人民意气风发、满怀信心,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创造美好生活中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000多年前孔子描绘的理想社会,已然徐徐照进现实。这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夙愿,这是百年大党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

  

 (一)

  

  思想的闪电总是走在时代的雷鸣之前。社会保障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闪耀着思想引领之光,展现出理论创新之力。

  

  2021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并就“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成功经验,系统回答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深刻阐明社会保障工作的丰富内涵、思想方法、工作任务,为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社会保障工作连着千家万户、事关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时时牵挂于心、亲自谋划推动。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总书记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深情道出人民期盼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重要会议,研究审议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提出“社会保障全民覆盖”的目标,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推动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每一次进村入户嘘寒问暖,每一项决策部署,都流露着真挚深厚的人民情怀,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人社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共同富裕中承担着重要职责使命,以务实有效举措落实社会保障领域各项改革发展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抓改革,统一制度,实现制度公平;抓扩面,把更多的人纳入社保体系,实现应保必保;抓机制健全,合理调整,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抓保大局,减轻企业负担,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抓基金调剂统筹,确保养老金足额发放;抓管理监督,完善基金风险防控体系,守好“保命钱”;抓服务,健全管理服务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群众办事体验。

  

  这是一份亮丽的民生答卷:2012年以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7.88亿人增加到10.3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从1.52亿人增加到2.3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从1.9亿人增加到2.8亿人;60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99%以上。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每串闪光数字的背后,都凝结着人社部门的政治担当和辛劳汗水。

  

  “社保政策暖万家,幸福日子万年长!”“生活有了保障,日子更有奔头。”政府代缴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山东日照市重度残疾农民崔大叔领上养老金,喜笑颜开;江西瑞金市的肖奇栏工伤后,规定范围内16万元医药费全部报销,拿到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月领取伤残津贴;福建南安市民李西芳退休20多年,养老金涨了3倍多,日子有滋有味。从城市到农村,政策甘霖饱含着深情和厚意;从天南到海北,幸福笑脸倾诉着温暖和感激。

  

 (二)

  

  “从今年1月开始,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消息甫出,广大群众拍手称好。从县级统筹起步,逐步提高到市级统筹和省级统筹,再到全国统筹,这意味着统筹层次越高、统筹面越广,统筹的效率就越高,互助共济功能就越强。

  

  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走势图,生动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坚实步伐,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向新的高度。2016年,国际社会保障协会授予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

  

  制度问题更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覆盖范围最广的时期。紧扣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从试点探索、建章立制到全面推进、构建体系,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一路蹄疾步稳、勇毅笃行,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走好全国一盘棋,推动系统集成。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形成职工养老和居民养老两大制度平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出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职业年金转移接续政策,搭桥连线织密网。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均衡了省际结构性矛盾,从“各管一亩地”到“共注一方池”,4年时间跨省调剂资金达6000多亿元,缓解了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基金支付压力;建立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实现了养老保险基金全国范围内地区间余缺调剂。一网兜进所有人,打破城乡分割、职业分割,不分“城里人、乡下人”,不分体制内、体制外,面对年老、失业、工伤等风险时都有了相应的制度保障,社会保障的阳光雨露洒向每个社会角落。

  

  坚持问题导向,勇毅攻坚破难。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紧盯制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硬骨头,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落实。面对老年生活更有质量的期盼,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实施由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建立“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让退休后多有一份收入;面对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需求,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优化工伤康复确认流程和缩短确认时限,推进工伤保险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制度体系建设,为职工群众健康安全撑起“保护伞”。

  

  强化法治思维,推动社会保障行稳致远。陆续出台实施相关行政法规和配套规章,各项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依法落实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责任,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三)

  

  社会保障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减震器”,不仅具有互助共济功能,而且具有经济运行逆周期调节功能,可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拉动有效需求,为劳动力要素顺畅有序流动创造环境条件。以人民利益为上,以万家疾苦为重。人社部门扛起政治责任、担当作为,政策应出尽出,办法能用尽用,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在助力疫情防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以政策支持传递发展信心,以便民服务提升民生温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面对世纪疫情反复袭扰,人社部门发挥职能优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保障政策与其他领域政策协同联动,紧紧围绕保市场主体、纾困中小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发挥作用。先后6次降低社保费率,5项社保总费率从41%降到33.95%,有力促进了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2020年启动实施力度空前的“减免缓降返补”政策,三项社会保险为企业减负1.54万亿元,占整个减税降费的2/3,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042亿元。这些政策含金量高、受益面广、落实及时,得到企业普遍欢迎和高度认可。

  

  面对疫情反复和经济下行压力,人社部日前再度出台助企纾困政策,扩大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22个特困行业和符合条件的困难中小微企业受益;发挥失业保险稳岗作用,加大稳岗返还支持力度,在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60%最高提至90%的基础上,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至50%;拓宽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技能提升补贴受益范围;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为稳住经济大盘积极贡献人社力量。

  

  社保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底线工程,是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根本保障。把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基本防线,加大重点人群救助力度,用社会保障兜住失去劳动能力人口的基本生活;聚焦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加快织密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支持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保,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为深度贫困地区送去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企业稳岗返还标准等政策礼包;开展贫困人员“应保尽保”行动,十几万社保干部钻山沟、攀悬崖、涉险滩,把党的真情与厚爱送到千家万户。2013年以来,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079元提高到12588元,年均增长11.6%。世界银行官员感叹,“中国的有效社保成为扶贫基石”。

  

  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再分配功能,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把民生保障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免除群众后顾之忧,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建立健全待遇确定和合理调整机制,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有效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推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金从1686元增长到2900多元,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从82元增长到179元;全国月平均失业保险金水平由707元提高到1585元;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在年享受待遇人数仅增长7.8%的情况下,基金支出增长近1.5倍,达到990亿元,为广大工伤职工提供了更有力的医疗救治和生活保障。被征地农民、退捕渔民享受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工伤保险创新建设工程按项目参保方式,失业保险扩围保障城乡所有参保失业人员,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事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平稳运行,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是养老金上调的强力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启动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随着重磅政策举措不断发力,养老基金盘子越来越大,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推进社保扩面征缴。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开展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建立覆盖13.9亿人的全民参保数据库;聚焦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实施精准推送式宣传,推动应保尽保;完善社保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政策,引导群众“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放开2亿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社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社保基金收入不断增长。截至目前,基本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6.9万亿元,为社保制度健康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拓宽基金筹资渠道。稳步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推动基金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投资,健全监管制度与机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老百姓的养老钱真正得到保值增值。截至2021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规模超过1.51万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近6.5%,投资收益额超过2600亿元。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资金净拨入累计2150亿元,目前累计划转93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国有权益总额1.68万亿元,为社保基金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国资后盾。

  

  维护社保基金安全。健全社保基金监管体系,强化收支管理和运行监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和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确保各项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天津健全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提升社保基金风险防范识别化解能力;山东强化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实行全链条强监管;贵州建立多部门联动打击社会保险欺诈犯罪长效机制,筑牢基金安全“防火墙”。

  

  (五)

  

  办张社保卡需要多久?立等可取。拥有社保卡能干什么?不仅能够办理就业服务、领取养老金、看病报销等100多项业务,还能购买水电燃气、乘坐公交、游园观景。网友称道:“一卡在手办事无忧,诗和远方尽收囊中。”

  

  一张卡的变迁,折射出作风建设带来的积极变化,承载着“人社工作为人民”的炽热初心。

  

  公共服务是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载体。每件事项办理速度的快慢,每个工作人员服务脸色的冷暖,每次办事前后的体验,都关联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人社部门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推动社保经办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方便自我向方便群众转变,用更加贴心暖心的民生温度,装扮老百姓的“表情包”。

  

  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围绕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全国建立起5400多个县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本形成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街道)统筹城乡的五级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网络。拓展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开通全国性、跨地区的52项社保公共服务,各地平台应接尽接、服务应上尽上,累计访问量突破30亿人次,群众办事“畅行无阻、全网漫游”。推动社保经办服务向群众身边延伸,不少高频服务事项下沉至基层平台,深圳、南京等地建立15分钟社保“服务圈”。群众社保事务就近办、线上办、快速办更加方便快捷。

  

  面向老百姓的事,就要删繁就简、阳光透明。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异地事项跨省办、所有事项简便办,从一件事“一次办好”到免申即办“一次不跑”,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就近可办”到“上门帮办”,不断优化企业、群众的办事体验。推进社保政策待遇“看得懂算得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社会保障政策向基层、向群众讲清讲透,让老百姓看得懂、算得清、用得上,搭建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提高社会保障治理效能。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行“不见面”审批,把企业、群众最关心的事项端到网上、端到移动端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坚持传统经办服务方式与智能化创新并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畅通代办服务的线下渠道,不断完善适老化服务,不让一个“慢跑者”掉队。

  

  群众的笑脸,就是努力的方向;群众的口碑,就是最大的褒奖。

  

  (六)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坚持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坚持制度引领,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向前进。

  

  这些宝贵经验是从中国土地生长出来的,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要坚持和发展这些成功经验,不断总结,不断前进。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照亮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和谋划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坚持国家顶层设计,做到全国一盘棋,准确把握社会保障各个方面之间、社会保障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改革的关系,提高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能力,确保各项改革形成整体合力。坚持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不能自行其是、搞变通,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必然要求。坚持制度引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立柱架梁、夯基垒台,统筹城乡、并轨运行,应保尽保、全面覆盖,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向而行,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铺就温暖底色。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是水涨船高的关系,水浅行小舟,水深走大船,违背规律就会搁浅或翻船。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社会保障不能脱离这个最大实际。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做超越发展阶段和财力水平的事情,始终立足保基本,从基本权益做起,循序渐进、积少成多,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越是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越是要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要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做到推进工作有法可依,深化改革于法有据。强化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实施,提高执法有效性、权威性。依法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强化收支管理和运行监测,以零容忍态度打击各类欺诈骗保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

  

  东风浩荡满目新,砥砺奋进正当时。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迈向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大的改革勇气、更积极的进取精神,推动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筑牢坚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