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焦点

您的位置: 首页 > 先锋聚焦 > 右侧焦点 > 淮南市大通区: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

淮南市大通区: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

发布时间:2020-09-22   浏览量:    来源:

   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无论是在偏远山村还是繁华都市,孩子们幸福的笑脸、老百姓真切的获得感,都是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近年来,淮南市大通区委、区政府一直把教育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均衡、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破解教育难题,形成特色品牌,不断提高教育总体质量。大通区广大教师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积极探索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脚踏实地、静心教学,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都奉献给教育事业。强化校际之间的交流互动,努力提高薄弱学校、学科的教学质量。加强名师、名校长培养,以名师工作室为抓手,深化教育人才选拔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推行教师聘任制、校长负责制、竞争上岗制和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制度,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快形成骨干教师梯队,尽快形成优胜劣汰机制。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好义务教育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加强教研支撑,指导农村学校形成教学特色。实施好大通区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大教学业绩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绩效奖励发放中的权重。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差异。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推行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健、美育浸润、劳动教育淬炼行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继续开展学生“体艺2+1”活动,全面提高该区教量质量。

   持续关心关爱教师不动摇。关爱教师健康,提高教师待遇,加大培养力度,让教师成为最有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的职业。全区各级各部门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关于教师地位待遇的各项惠师举措,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严禁私自从教育系统借用教师,确因工作需要的,由区组织人事部门按程序统一审批,对未按规定程序借用教师的,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区教体局严格按照《大通区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管理制度》,规范教师流动,教师从乡镇调到城区以及局机关事业单位的,一律公开选聘;对于贫困地区和基层乡村的一线教师,将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进行倾斜,树牢基层导向。同时,制定印发了《大通区教育奖励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奖励激励制度,关爱调动和保护优秀教师扎根一线的积极性,让老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使教师成为让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

   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动摇。教育问题与群众息息相关,群众最关心、社会最关注。大通区以推动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着力缩小城乡间、校际间差距,按照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要求,在遵循教育自身规律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使学校服务范围恰当,办学规模适当,学校布局和规模满足生源变化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阶段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力度,加快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要。夯实义务教育阶段根基,坚持规模和质量相统一,打造一批在全市有影响力的学校,发展智慧教育,推动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迫切愿望,使孩子们公平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梦想成真的机会。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动摇。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的是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师德高尚、学生爱戴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全区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重视青年教师培养,深化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大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四个引路人”( 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重要论述,确保全区教师队伍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安心从教。

   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不动摇。全区上下重视教育扶贫工作,坚持治贫与治愚、扶贫与扶智相统一,进一步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免、奖、助、贷、补”多位一体教育资助体系,强化控辍保学工作,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根本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继续坚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享有城区学生同等待遇原则。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接收残疾儿童入学,扩大随班就读规模,确保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6%以上。乡镇(街道)认真履行属地管理职责,积极配合区教育部门完成控辍保学工作任务,使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让孩子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因身体残疾上不了学。多举办精准脱贫培训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贫困户劳动力掌握技能,从根本上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